從前有一條村落,村內住了1,000個村民。他們非常喜歡食雞髀,無奈村落每月最多只能提供500隻雞髀,出現供不應求的狀態。

雞髀價格持續上升,有些人從雞髀買賣中賺到發達,冇雞髀的村民就更加憤怒,經常走去村公所抗議投訴。村內怨氣愈來愈大,搞到村長苦惱不堪,必須出招解決問題︰

出招一︰靠口術。村長召集了所有村民,作出最誠懇的勸告,講出雞髀可能帶出的風險,例如「雞髀價格可能會跟隨外圍市況下跌」、「我們會密切關注情況,在有需要的時候出招」等……

在開始的時候,一些本來想高價買雞髀的村民,覺得村長的話有點道理,於是暫時延後買雞髀的計劃。

但過了一段時間之後,村長說好的風險完全沒有出現,雞髀價格還是繼續上升;本來聽村長忠告的人,全部都好像變了傻仔,在村中被人大聲恥笑。

 

出招二︰村長向經濟學家請教,討論了供求關係的理論。專家建議如果要解決價格高昂的問題,就要提高雞髀的供應量;村長很同意專家的想法,於是定下了「十年雞髀計劃」,長遠目標將會是「人人有雞髀食」,努力提高雞髀的供應。

但這計劃需要長時間執行,村民根本沒有這個耐性,反而將抗議行動升級,對住村長全家,日又鬧夜又鬧,鬧到村長開始口吐白沫。

於是村長明白了「明天日出很美好,但我在今晚死了」的道理︰太長遠的美好計劃,在政治生涯中,最好都係唔好搞。

 

出招三︰村長再次找經濟學家請教。今次專家告訴村長,雞髀應該是給炒家炒貴的,只要將炒家消滅,就可以解決問題!他說出在供求定律之中,如果可以壓低需求,也可以壓低價格。

於是村長推出大量辣招,包括雞髀額外印花稅、雞髀買家印花稅及雞髀雙倍印花稅等,以遏抑雞髀的投機活動。

但是在辣招推出以後,出現了好像追女仔的情況,就是「愈追唔到就愈想追」︰買雞髀變得非常困難,於是手中冇雞髀的人,就更加羨慕有雞髀的人,有雞髀就是身分象徵,冇雞髀就冇社會地位。雞髀價格升到癡咗線,村長也給人罵到癡咗線。

結果村長拿了一支很大的壘球棒,將經濟學家的頭打爆了。

 

出招四︰沒有了經濟學家,村長找了政治學家。政治學家提出一個重點︰「目前對最大的問題,究竟是雞髀價格,還是村民投訴?」村長︰「當然是村民投訴啦!」政治學家︰「那麼,你應該先解決誰人的投訴?」

村長作出簡單分析︰有錢人是雞髀的既得利益者,不會投訴;而窮人本來就冇雞髀食,只要畀夠白飯給他們,也應該不會投訴……所以抗議聲音最大,就是有點錢但沒能力買雞髀的人,只佔村民中的10%左右;只要令到他們Happy,村內就可以回復平靜。

於是村長最後打開村公所的夾萬,拿錢資助這10%的人買雞髀。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