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從澳門歷史城區於2005年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31個 「世界遺產」項目後,「過大海」已不再只得食和賭;
由媽閣廟出發,沿著 相鄰的廣場和街道直行,便可逐一訪尋澳門歷史城區的世遺古蹟,
從另一角 度去欣賞這個城市在過去400多年來的變遷。
澳門歷史城區知多啲
位於澳門半島,薈萃了澳門400多年中西文化交流 的精髓,包括8個廣場以及22座歷史建築,
當中既有 中國第一所西式大學、首座西式劇院、中國海岸首座 現代燈塔,還有具嶺南風格的廟宇、清末富商的院落 等,
是中國境內現存年代最遠、規模最大、保存得最 完整及最集中的歷史城區。

重新認識
大三巴牌坊
大三巴牌坊是澳門的地標,「三巴」來自「聖保祿」的葡萄牙文Sao Paulo,而「大三巴」就是指最大的聖保祿教堂,不過大部分人僅知道這兒是天主 之母教堂( 聖保祿教堂 )正面前壁的遺址。大三巴原是聖保祿學院的附屬教堂,學院建於1594年,是遠東地區第一所西式大學。而在1580年創建的聖保祿教堂則曾於1595年與1601年失 火,1835年的一場大火更將學院及教堂燒毀,僅剩下現時看到的前壁、地基和石階部分。而遊客亦可順道到大三巴後面的天主教 藝術博物館一遊,博物館在聖保祿學院創辦人范禮安神父的墓地 上興建,展出畫作、雕像、禮儀祭品等。

欣賞重點

牌坊一側牆腳有奠基石,顯示教 堂於1602年重建,這是聖保祿 教堂的第3次重建,1637年建 成。1835年再失火,僅餘前壁 和石階。

其他裝飾可見中國和日本風格, 例如石刻上有中文字和代表聖潔 的日本菊花,估計教堂曾有中國 人和日本人參與興建。

前壁共分5層,每層的雕刻各有不同意思。
最高3層代表天國,中央分別有青銅白鴿、少年耶穌和聖母。底下兩層則代表人間,
第2層橫列有4個雕像(其中2個見圖),包括耶穌會創立人依納爵·羅耀拉和首個到遠東傳教的天主教士方濟各·沙勿略(即聖方濟各)。

第1層的兩旁側門上有IHS的耶穌會標誌,正門上方刻有拉丁文MATER DEI,即天主之母。
地址: 澳門大三巴牌坊 開放
時間: 大三巴牌坊:全日開放
天主教藝術博物館:9:00am-6:00pm
鄰近世遺景點: 哪吒廟、舊城牆遺址、大炮台、聖安多尼教堂
交通: 乘搭17、18號巴士
澳門唯一圓拱形教堂
聖若瑟修院及聖堂
聖若瑟聖堂被譽為澳門最華麗的聖堂,與聖若瑟修院毗 鄰,於1758年 落成,歷史雖然不是最悠久,卻 是澳 門僅存採 用圓拱頂設計的教堂,建築風格別具特色。不對外開放的修 院歷史更源遠流長 ,由耶穌會士於1728年創辦 ,由 於曾培育 過許多中國及東南亞的教會人才,所以又被視為澳門天主教 的少林寺。聖若瑟修院和聖堂採用華麗奪目的巴洛克式建築風格,在澳門相當罕見,由於外貌跟大三巴相似,所以又有「小三巴」、「三巴仔」之稱。

欣賞重點

聖若瑟聖堂乃澳門現存唯一的圓拱頂教堂,於1999年修葺,高19米,直徑長12.5米,共有3環16隻窗,最高1環為假窗。

內外均見許多弧形線條,例如兩組四支腰纏金葉旋柱、木製盤旋柱(麻花柱)、斷山花(破山花)等,都是典型的歐洲巴洛克式建築風格。

聖方濟各現存3件遺骨,是天主教的重要聖物,而方濟各.沙勿略的右臂遺骨則保存在聖若瑟聖堂的左面祭壇內。
地址: 三巴仔橫街
開放時間: 聖堂:10:00am-5:00pm,星期三休息
修院:不對外開放
鄰近世遺景點: 崗頂前地、崗頂劇院、何東圖書館大樓、聖奧斯定教堂、聖老楞佐教堂
交通: 乘搭9、16、18號巴士
最古老廟宇
媽閣廟
媽閣廟相傳建於1488年,已有逾500年歷史,是澳門現存廟 宇中有實物可考的最古老廟宇。廟宇主要由4座建築組成,其中 神山第一殿、正覺禪林、弘仁殿3座供奉天后,另一座觀音閣則 供奉觀音。媽閣廟不但是澳門最古老的廟宇,據說首批葡萄牙 人在16世紀中葉於附近登岸時,誤以為媽閣就是澳門的名稱, 便成為葡文「Macau」的由來。媽閣廟的大門、牌坊、正殿、弘仁殿和觀音閣排成直線,沿著山崖往上走,更可見到不少石刻題字,當中包括大鵬協副將張玉堂的「名巖」、「海鏡」、七 言律詩之作。張曾駐守九龍城寨,在九龍城、灣仔和沙田也可 見他的墨寶,不妨留意一下。

欣賞重點

石殿(神山第一殿)的門楣提供 實物可考的年份,於1605年創 建或重建,在1629年重修。

弘仁殿相傳建於1488年,是全 廟歷史最悠久的建築,由石窟開 鑿而成,現在所見的則在1828 年重建,牆壁可見天后侍女及魔 將浮雕。

正覺禪林採用鑊耳形的屋頂,顯 示尊貴,於1828年重建過1次, 到了1988年又因火燒而按原貌 再度重建。
地址: 媽閣廟前地
開放時間: 8:00am-6:00pm
鄰近世遺景點: 媽閣廟前地、港務局大樓
交通: 乘搭1、2、5、9、10、11、18、26、55、60、 61、65號巴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