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word('consent_desc')}} {{word('read_more')}}
{{setting.description}}
{{ childProduct.title_translations | translateModel }}
{{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childProduct.child_variation)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ProductName }} x {{ selectedChildProduct.quantity || 1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VariationName }}
第五章 生活篇:樂活在灣區
5.1百花齊放的內地電子支付方式
港人北上內地消費時,最常用的電子支付系統已從傳統大陸版轉向香港版跨境支付工具。港人毋須擁有內地銀行戶口或電話號碼,即可用港幣直接結算(系統自動按銀聯/Visa/Mastercard匯率轉換),覆蓋內地絕大部分商戶,包括街頭小店、超市、餐廳、的士、地鐵等。以下是港人最常使用的4大系統,按普及度排序:
I.港人常用的內地電子支付系統
|
支付平台 |
主要功能 |
特點 |
適合對象 |
|
支付寶(Alipay/AlipayHK) |
消費付款、轉帳、交通乘車碼、生活繳費 |
可綁定香港號碼及海外信用卡,支援多幣種;「AlipayHK」與「支付寶中國」可互通 |
不想開內地銀行戶口者、短期旅客 |
|
微信支付(WeChat Pay/WeChat Pay HK) |
消費付款、紅包、轉帳、公共服務支付 |
在內地應用範圍極廣,支援香港信用卡綁定 |
常用微信社交者、經常北上人士 |
|
銀聯雲閃付(UnionPay / 雲閃付 App) |
線下掃碼、交通卡、購物支付 |
使用銀聯卡直接結算人民幣,匯率穩定 |
擁有香港或內地銀聯卡者、偏好銀行支付者 |
|
八達通 App(Octopus Mainland 版) |
掃碼支付、交通、部分零售店 |
已開通內地「港澳通用」支付功能 |
日常交通及輕消費者 |
II.申請及開通途徑
1️⃣ 支付寶
2️⃣ 微信支付
3️⃣ 雲閃付 App
4️⃣ 八達通 App
III.注意事項
匯率計算:香港版電子錢包將依照交易當下之即時匯率,自動將人民幣兌換並以港幣結算。
跨境手續費:大部分香港版電子錢包皆提供免手續費的跨境支付優惠,但此優惠通常設有免手續費上限(例如最初 $3,000 港元的消費額),超出上限後可能將收取約 1% 至 1.5% 的手續費。
信用卡付款:香港人常用的信用卡內地許多商戶都不接受,若用戶選擇綁定信用卡進行付款,發卡銀行有可能額外收取外幣交易手續費(一般約為 1.95%),建議您事先向發卡銀行查詢相關費用。
實名認證:香港版電子錢包必須完成實名認證(通常為高級別認證),方可在內地進行較高金額的消費,否則交易額度將受到限制。實名認證的審核程序需時,建議用戶於出發前預留時間申請。
港版限制:香港版錢包(例如 AlipayHK)通常無法用於內地的 App 內小程式(例如掃描餐桌二維碼點餐、外賣平台、部分網購應用程式等),這些服務多數僅接受內地版支付工具。
跨境轉帳:現時AlipayHK及WeChat PayHK都支援跨境(香港→內地)轉帳服務,但僅限小銀碼(如一萬元人民幣以下),並要填寫與收款人關係(如家人)及用途(如家用),且會收取轉帳費。
網絡要求:所有流動支付方式皆仰賴穩定之網絡連接,請確保您持有的香港電話卡已開通內地數據漫遊服務,或預先準備內地電話卡。
現金備用:儘管內地電子支付盛行,為應對突發狀況(如網絡故障或部分小型商戶不支援港版錢包),建議仍應備有少量人民幣現金以備不時之需。
5.2如何在內地吃得開心又安心
過去內地曾多次出現食品安全問題的新聞,但近年情況已大幅改善。然而,港人在內地生活若要食得安心,日常仍須保持警覺,不可掉以輕心。
I.內地食安體系與法規
食品安全法與監管部門
食物安全等級評級制度
II.購買食材與食品的建議
|
食品種類 |
建議購買地點 |
注意事項 |
|
新鮮蔬果 |
連鎖超市(如華潤萬家、永輝、盒馬)、社區生鮮店 |
優先選擇有包裝及溯源碼的產品;避免購買顏色異常、過分光亮的蔬果 |
|
肉類與家禽 |
正規肉鋪或大型連鎖超市 |
注意是否有「檢疫章」;冷凍肉應標明來源及日期 |
|
水產品 |
超市或水產市場 |
確保無異味、魚鱗完整;避免購買來源不明的淡水魚 |
|
包裝食品 |
大型商場、便利店 |
查看「生產日期」「保質期」及「QS認證標誌」或「SC號碼」(食品生產許可編號) |
III.外出用餐或外賣的安全守則
選擇信譽良好的餐廳
避免高風險食品
使用外賣平台時
避免「三無」小販
5.3出行如何路路通
I. 網約車與的士
一、內地常用打車方式
|
類別 |
平台/方式 |
特點 |
|
網約車平台 |
滴滴出行、曹操出行、高德打車、美團打車 |
以 App 預約司機,上車前可見車牌、司機資料、預估車費,安全度高。 |
|
傳統的士(出租車) |
路邊攔車或在機場、酒店等候車區乘搭 |
一線城市普遍支援掃碼付款(微信/支付寶),但部分仍只收現金或內地電子支付。 |
|
地鐵+短程打車組合 |
地鐵站出口呼叫網約車 |
通常費用較低,適合避開高峰堵車時段。 |
二、港人如何使用內地打車 App
1️⃣ 下載 App:滴滴出行(DiDi)、高德地圖(內含打車功能)或曹操出行皆可。支援繁體中文介面。
2️⃣ 註冊與登入:可使用香港手機號碼註冊,收取 SMS 驗證碼即可登入。
3️⃣ 支付方式:可綁定以下方式付款如支付寶、微信支付(含港澳通用錢包)及銀聯卡/信用卡(部分平台支援)
4️⃣ 輸入上車與下車地點:App 會自動顯示預估價、車型(快車、專車、拼車等)及到達時間。
5️⃣ 確認車牌與司機:上車前確認車牌號碼、司機姓名及照片與 App 一致。若不符或有疑慮,可即時取消或透過 App 投訴。
三、收費與小費制度
|
項目 |
說明 |
|
計價方式 |
起步價 + 里程費 + 時間費(堵車時按時間計費) |
|
夜間附加費 |
多數城市於晚 11:00 至早 5:00 收取約 20%–30% 附加費 |
|
高峰加價 |
打車高峰(如上下班時段、惡劣天氣)平台會自動調整價格 |
|
小費 |
一般不需另付,乘客可於 App 內自願評價或打賞 |
四、使用時注意事項
|
類別 |
注意事項 |
|
身分安全 |
務必核對司機與車牌資料,不與陌生人拼車。夜間出行可開啟「行程分享」功能。 |
|
支付問題 |
確保手機網絡順暢、錢包餘額足夠;若港版支付寶/微信支付失效,可改用銀聯卡。 |
|
定位準確 |
在人多或大樓密集區,建議手動輸入地點或標註「乘車點」,避免司機找錯位置。 |
|
拒載或繞路 |
若遇司機拒載或故意繞路,可保留行程紀錄並於 App 投訴,平台一般會退款或補償。 |
|
發票開具 |
多數平台可在 App 內申請電子發票(報銷或保險理賠時可用)。 |
|
語言溝通 |
若普通話不流利,可利用 App 的文字對話或快捷語句功能(例如「我已在門口」)。 |
II.地鐵與公車
一、內地地鐵出行注意事項
網絡與購票方式
乘車步驟
注意事項
|
類別 |
建議 |
|
支付問題 |
首次使用時建議先在香港完成 App 登記及綁卡設定,以免內地網絡驗證困難。 |
|
乘車碼 |
App顯示的通常都是「動態乘車碼」,即時會不斷變換,入閘及出閘時記得預留時間開啟,避免阻礙通道。 |
|
安檢要求 |
所有地鐵站入口均需安檢;禁止攜帶打火機、易燃液體、大型鋰電池等物品。 |
|
人流高峰 |
上下班時段(7:30-9:30、17:30-19:30)車廂擁擠,建議錯峰出行。 |
|
語音與標示 |
車廂內多語廣播(普通話+英語),大城市亦有部分站加入廣東話提示。 |
|
文明乘車 |
不可飲食、吸煙或大聲播放影音,否則可能被勸誡或罰款。 |
|
老弱專座 |
設有「愛心專座」,若身體健康應避免佔用。 |
二、內地公車(巴士)出行注意事項
付款與上車方式
|
方式 |
說明 |
|
掃碼支付 |
最普遍。可用支付寶、微信、八達通App或雲閃付掃碼上車。 |
|
交通卡(實體或App內) |
開通當地「城市通」「羊城通」「深通卡」等電子卡即可。 |
|
現金支付 |
少數城市仍接受現金,但需自備零錢,司機不找續。 |
乘車禮儀與實用建議
|
項目 |
說明 |
|
候車地點 |
多數城市設有電子站牌顯示班次與到站時間,可用「高德地圖」或「百度地圖」實時查詢。 |
|
上車規則 |
多為「前門上車、後門下車」,需主動掃碼或拍卡。 |
|
下車提醒 |
可按下「下車鈴」或於 App 查看即將到站提示。 |
|
高峰擁擠 |
巴士車廂可能擠迫,注意保管財物。 |
|
夜班/定制公交 |
大城市(如深圳、廣州)提供夜班車及App預約巴士,需提前查看路線。 |
|
長者與行李 |
行李應放置在腳邊或指定區域,長者可提前向司機示意需要協助。 |
三、港人實用貼士
|
情境 |
建議 |
|
手機設定 |
開啟行動數據及定位功能,App 才能準確顯示乘車碼與站點。 |
|
支付工具 |
建議預先開通支付寶、微信支付及八達通 App 港澳通用功能,以便應付不同城市。 |
|
交通高峰 |
上下班、節假日前後道路擠塞,地鐵比巴士更準時。 |
|
違規處理 |
在地鐵進食、亂扔垃圾或逃票,會被罰款或記錄。 |
|
語言交流 |
一線城市工作人員多能聽懂廣東話,若有困難可用手機翻譯App輔助。 |
四、長者優惠
III.火車種類與訂位
一、內地火車主要種類與特色
內地鐵路系統完善,按速度與等級可分為以下幾類:
|
類別 |
時速 |
特點與用途 |
常見路線例子 |
|
高鐵(G字頭) |
約 250–350 km/h |
速度最快、車廂新穎、全程對號入座 |
深圳北 ↔ 廣州南、香港西九龍 ↔ 福田/廣州南 |
|
動車(D字頭) |
約 200–250 km/h |
次於高鐵,常用於中短途城際線 |
廣州 ↔ 珠海、深圳 ↔ 汕頭 |
|
城際列車(C字頭) |
約 160–200 km/h |
主要服務同一城市群內 |
廣佛線、穗深城際 |
|
快速列車(K字頭) |
約 120–160 km/h |
停站較多,設有硬座、臥鋪等 |
廣州 ↔ 桂林、上海 ↔ 北京 |
|
普快/特快列車(T/Z字頭) |
約 100–140 km/h |
傳統長途列車,費用較低 |
北京 ↔ 哈爾濱、廣州 ↔ 成都 |
二、港人訂票方式與取票須知
訂票主要途徑
|
平台 |
特點 |
支援港人使用 |
|
12306 官方App/網站 |
中國鐵路官方平台,支援實名認證、選座、退改票 |
✅ 可用回鄉證/護照註冊 |
|
支付寶/微信小程序(搜尋「鐵路12306」) |
與官方系統同步,介面簡單,付款方便 |
✅ 可綁香港信用卡或銀行卡付款 |
|
港鐵高鐵App(適用西九龍出發) |
可購買由香港出發之高鐵車票 |
✅ 使用港幣結算 |
|
攜程、飛豬、Trip.com 等旅遊平台 |
提供多語介面及客服協助,但會收少量服務費 |
✅ 可用Visa/Mastercard付款 |
實名制與證件
所有乘客必須「實名購票」:
取票與乘車
|
情況 |
操作 |
|
使用電子票(現主流方式) |
無需取紙票,憑證件(回鄉證/護照)直接在閘機掃描入閘。 |
|
需取紙票 |
可於車站自助取票機或人工窗口辦理(輸入訂單號+證件號)。 |
|
乘車當日 |
提前 30–45 分鐘到站安檢、候車。大站如廣州南、深圳北人流眾多,建議預留時間。 |
三、退票與改簽規則
|
項目 |
說明 |
|
退票時間限制 |
列車開車前均可退票;越早退,手續費越低。開車前8天以上退票通常免費。 |
|
退票手續費 |
開車前48小時至24小時收取5%;24小時內收取10%;開車後則不得退票。 |
|
改簽規則 |
若列車未開車,可免費改一次;不同車次或座位差額需補/退差價。 |
|
特殊情況 |
若因疫情、天災、停運等不可抗力原因,可全額退票。 |
|
退款時間 |
通常 3–10 個工作日內退回原支付帳戶。 |
四、港人實用貼士
|
情境 |
建議 |
|
跨省長途出行 |
儘早購票(春節/黃金週高峰時一票難求),可設「候補購票」功能。 |
|
行李限制 |
每人免費攜帶行李限重20公斤(一般無嚴格檢查),但高鐵上禁止大件行李佔道。 |
|
訊息通知 |
12306 App 會發出上車提示與檢票口變更通知,建議開啟通知功能。 |
|
港人護照用戶 |
若使用護照購票,部分自助閘機不支援掃描,需走人工驗證通道。 |
|
長者出行 |
可選「愛心通道」優先驗證上車,或於人工窗口協助購票與取票。 |
IV.共享單車
共享單車(或稱共用單車)在內地城市非常普及,是短途出行的好幫手,讓內地城市「最後一公里」出行更方便、環保又經濟。
一、主要品牌與運營模式
內地共享單車市場高度集中,主要由兩大巨頭瓜分,它們的服務通常整合在大型 App 內:
|
品牌 |
主要顏色 |
背後平台/整合 App |
特點 |
|
美團單車 |
黃色 |
美團 App |
在美團 App 內直接使用,覆蓋城市廣,單車質量穩定。 |
|
哈囉單車 |
藍色/青色 |
支付寶 App |
與阿里巴巴體系深度整合,在支付寶 App 內使用,在中小城市有較高覆蓋率。 |
|
青桔單車 |
青色 |
滴滴出行 App |
滴滴出行旗下的品牌,在滴滴 App 內使用。 |
二、使用方式與開通步驟
註冊與綁定
可使用香港手機號碼註冊美團/支付寶帳號。首次使用需:
使用流程
三、收費與押金制度
|
項目 |
說明 |
|
押金 |
多數平台已改為「免押金制」,但部分城市或用戶需先繳約 RMB 99–299的押金。 |
|
收費標準 |
以時間計費:每 30 分鐘約 RMB 1-2元。部分電動單車約 RMB 2-3 元/10分鐘。 |
|
會員制 |
常見月卡/季卡(例如 RMB 15–25 元/月可不限次騎行)。 |
|
支付方式 |
主要通過支付寶、美團錢包或微信支付扣款。 |
四、使用時注意事項
|
分類 |
注意事項 |
|
停車規範 |
務必停放在劃定的「白線停車區」或「電子圍欄區」;亂停會被系統罰款(約 RMB 5–20)。 |
|
交通安全 |
遵守交通規則、不闖紅燈、不騎行上行人路或逆行。建議佩戴安全帽。 |
|
結算問題 |
騎行後請確認 App 顯示「已還車」狀態,以免持續計費。 |
|
身份限制 |
未成年人、無法完成實名認證者無法使用。 |
|
體力考量 |
長者騎行共享單車應選短距離、平路為主,避免夜間或車流密集區。 |
|
車況檢查 |
上車前檢查煞車、踏板與輪胎;若損壞,可透過App「報修」功能。 |
|
網絡需求 |
開鎖需行動網絡;建議開啟定位與行動數據。 |
|
品牌選擇 |
初次使用建議先開通「支付寶內的哈囉單車」,介面最友好、支援香港信用卡。而美團單車與地鐵站點結合度高,適合「地鐵接駁」。 |
V.港車北上
「港車北上」政策允許香港私家車在符合特定條件下,經由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駛入廣東省內部(目前僅限廣東省),並在指定期間內停留和使用。
一、申請資格與流程
申請人、司機、車輛三方面條件
整個流程涉及香港和內地兩地的多個部門,建議預留充足時間辦理。
|
步驟 |
涉及文件/事項 |
說明 |
|
1. 資格審核 |
香港運輸署申請 |
在網上提交申請,由香港運輸署核對車主和車輛資格。 |
|
2. 內地海關備案 |
內地海關備案 |
經內地部門審核,包括車輛、司機資料等。 |
|
3. 購買內地保險 |
內地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交強險) |
必須購買期限為不少於內地停留期間的交強險,建議同時購買商業保險。可經香港指定保險公司「等效先認」或直接向內地保險公司購買。 |
|
4. 申領牌證 |
內地電子牌證 |
申請成功後,內地部門會發出電子牌證,有效期通常與批文有效期一致。 |
|
5. 預約通關 |
預約系統 |
必須透過專門系統預約通關日期和時段。 |
二、港車北上關鍵注意事項
1.內地駕駛證
必須換領:港車北上的駕駛人必須持有內地駕駛證(俗稱「內地牌」)。香港駕照在內地不能直接使用。
換領方式:港人可持香港駕照和回鄉證,到內地車管所或指定醫院完成體檢後,換領內地 C1 或 C2 駕照。
2.保險要求
雙重保險:必須同時持有香港的汽車保險和內地的交強險。
「等效先認」:這是指香港保險公司發出的保單,其保障範圍延伸至內地,並符合內地交強險及商業保險的要求。這是最方便港人購買內地保險的方式。
3.停留期限
總天數限制:每次入境內地後,最長可連續停留不超過30天。
年度總限制:每年在內地累積停留天數不得超過180天。
超期後果:超期將被視為違規,影響未來申請資格,甚至可能被處罰。
4.交通規則差異
左軚vs右軚:內地為左軚駕駛,與香港的右軚不同。
讓路權:內地交通規則與香港有較大差異,尤其在斑馬線前禮讓行人、紅燈右轉(部分路口允許)、以及變換車道等細節上,必須提前熟悉。
限行/限牌:留意部分大城市(如深圳、廣州)可能會對外地車輛實施限行措施(限制在特定時段進入市中心)。
停車場與識別問題:部分內地停車場可能對港車牌識別尚未全面,建議事先查詢或選擇已升級場地。
5.保險與事故處理
如在內地發生交通違法或事故,須按內地公安交管部門指示處理。保留證件、報警、通知香港駐粵辦等。
5.4內地網購「要學」
I. 訂外賣注意事項 (美團、餓了麼)
|
事項 |
說明 |
|
主流 App |
主要使用 美團 (Meituan) 或 餓了麼 (Ele.me)。這兩個 App 都有國際/港澳台版本,或可透過微信/支付寶小程式使用。 |
|
港人支付 |
必須使用已綁定境外信用卡的內地版微信/支付寶,或使用 AlipayHK/WeChat Pay HK內建的跨境支付功能。支付寶和微信支付通常會將外賣服務作為其主要功能或小程式整合。 |
|
實名認證 |
建議你在使用前,確保你的微信或支付寶已完成實名認證,這有助於避免支付限額問題。 |
地址及聯繫方式
內地手機號:雖然你可以用香港號碼註冊 App,但為了方便外賣員聯繫,建議你:
準確地址:內地地址比香港複雜,請盡量提供準確的樓層、房間號、門牌號,以及詳細的小區/大廈名稱。建議使用地圖App選擇定位點。
備註欄:在備註欄寫上你的取餐要求(例如:「放在門口即可」、「請按門鈴」或「到達後請發微信」)以避免溝通障礙。
取餐習慣
自取為主:內地的外賣文化通常是外賣員將餐點送到小區門口或寫字樓樓下,然後由顧客自行到指定地點取餐,而非送上門(尤其是在有保安管理的小區或公司)。
即時溝通:準備好隨時接收 App 的訊息提示,外賣員可能會發送「已到樓下」或「請盡快取餐」等通知。
退款/投訴:若餐點遲到或錯餐,可App內申請退款,客服一般數分鐘內處理。
II. 網購注意事項 (淘寶、京東等)
|
平台 |
特點 |
港人常用優勢 |
|
淘寶/天貓(阿里巴巴) |
商品種類最齊全,售後機制完善 |
可直寄香港或寄內地地址再轉運 |
|
京東(JD.com) |
自營商品多,物流速度快 |
適合買家電、3C產品 |
|
拼多多(PDD) |
價格低廉、團購折扣 |
建議僅購日用品或非高價品 |
|
小紅書(RED) |
主打生活美學、化妝品、衣物 |
適合年輕女性用戶 |
|
抖音商城 |
支援短片帶貨、直播購物 |
可看實拍評價、優惠多 |
物流與收貨
集運/轉運:
收件人資訊:
退換貨
III.內地版OpenRice + Klook:大眾點評
「大眾點評(Dazhong Dianping)」這個App在內地就像「食評 + Google Maps + OpenRice + Klook」的綜合體,是港人移居大灣區後最實用的生活工具之一。它是中國最大的城市生活消費指南網站之一,提供商戶資訊、消費點評、消費優惠及團購、外賣、餐廳預訂、電子會員卡等O2O(Online To Offline)服務。 App涵蓋美食、景點/周邊遊、酒店/民宿、休閒/玩樂、電影、麗人/美髮、外賣、KTV等多類別等。
港人只需在App Store或Google Play搜尋「大眾點評」下載並安裝程序,註冊時選取香港區號(+852),輸入手機號碼,接收SMS驗證碼完成註冊。若用微信小程序:在微信搜尋「大眾點評」,授權登錄即可(但建議用App以獲完整功能)。現時程式已支援WeChat Pay HK或Alipay HK,無需內地銀行卡,系統自動兌換港幣為人民幣。
一、基本功能
定位與搜尋:開啟App後,自動定位內地城市(或手動切換,如深圳)。在首頁搜尋關鍵詞(如「火鍋」),瀏覽用戶評價、照片、地址。
特價團購:點擊「特價團」,瀏覽有興趣的項目(如餐廳套餐低至5折)。選購後支付,獲取二維碼到店兌換。
訂座/排隊:進入「美食」分類,選餐廳點「訂座」,輸入日期、時間、人數提交。 或用「聚餐熱訂」在線排隊,減少等候。
外賣訂餐:點「外賣」,搜尋附近餐廳,下單支付,支援地址定位(用高德地圖輔助)。
其他功能:瀏覽「休閒/玩樂」找按摩/KTV,「景點/周邊遊」買門票,「酒店/民宿」預訂。每日抽獎可獲免費餐券。
二、港人使用小貼士
|
情境 |
建議使用方式 |
|
想試地道美食 |
搜尋「評分4.5以上+人氣榜單」,通常都是當地人最愛。 |
|
想慳錢 |
優先查看「團購」「限時優惠」欄位。 |
|
想找住宿 |
用「酒店」分類,查看用戶實拍圖,往往比官網更真實。 |
|
長者使用 |
可將App字體放大,並設定常用店鋪收藏,方便再次搜尋。 |
|
注意事項 |
留意部分優惠需「提前預約」,否則無法即時使用。 |
5.5聘請家務助理員須知
在中國大陸聘請家務助理(俗稱保姆或阿姨)或護理員(專門照顧老人、兒童或病患)需遵守相關法律法規,如《勞動合同法》、《民法典》和地方家政服務條例。僱主應選擇正規渠道(如家政公司或平台),避免黑市僱傭導致法律風險。
I.聘請內地家務助理(家政員)須知
1️⃣ 聘請途徑
|
方式 |
說明 |
優缺點 |
|
家政公司(最常見) |
透過正規的家政服務公司簽約,提供家務、煮食、清潔、陪伴等服務。 |
✅有保險與培訓保障;❌收費略高。 |
|
社區推薦或鄰里介紹 |
經熟人介紹請人,常見於中小城市或社區。 |
✅價格靈活;❌無保障,易出現責任糾紛。 |
|
線上平台 |
例如「58同城」「阿姨幫」「無憂保姆網」等。 |
✅方便比價與評價;❌要慎選信譽良好平台。 |
2️⃣ 合同與法律保障
3️⃣ 培訓與技能認證
4️⃣ 收費參考(截至2025年)
|
城市 |
一般家務助理 |
住家保姆 |
高級家政(含簡單照護) |
|
深圳 |
¥5000–7000/月 |
¥6500–9000/月 |
¥9000–12000/月 |
|
廣州 |
¥4500–6500/月 |
¥6000–8500/月 |
¥8000–10000/月 |
|
珠海 |
¥4000–6000/月 |
¥5500–7500/月 |
¥7500–9500/月 |
|
惠州 |
¥3500–5500/月 |
¥5000–7000/月 |
¥7000–9000/月 |
II.聘請護理員(老人照護)須知
1️⃣ 護理員種類
|
類別 |
主要服務內容 |
適用對象 |
|
生活照料型 |
起居協助、洗澡、更衣、餵食、量血壓 |
自理能力下降的長者 |
|
醫護型(專業護理員) |
基礎護理、藥物提醒、康復輔助、導尿、翻身 |
需長期護理或術後康復者 |
|
醫院陪護型 |
陪診、照顧住院長者 |
住院或短期療養期長者 |
2️⃣ 聘請渠道
3️⃣ 工資與工作時段參考
|
類型 |
收費 |
工作模式 |
|
日間護理員 |
約 ¥250–¥400/日 |
8–10小時制 |
|
住家護理員 |
約 ¥7000–12000/月 |
24小時照護 |
|
專業醫護型 |
約 ¥12000–18000/月 |
須持醫護或康復證書 |
4️⃣ 僱主應注意事項
5️⃣ 實用小貼士
5.6活到老學到老:入讀內地樂齡大學
越來越多移居大灣區的香港長者,希望退休後不只是「頤養天年」,更想「活到老,學到老」。這幾年在深圳、廣州、珠海、惠州等地的「樂齡大學(老年大學)」發展得非常成熟,課程多元又平價,是不少港人退休生活的「第二人生基地」。
I.什麼是「樂齡大學」?
全名:老年大學(又稱「樂齡學院」)
性質:由地方政府(多為民政局或教育局)主導設立,屬於公益性非學歷教育機構。
目的:為中老年人士提供學習、交流、康樂與健康教育平台。
對象:年滿50歲以上人士(部分地區可放寬至45歲)。
II.港人報讀資格
|
項目 |
說明 |
|
基本條件 |
一般要求年齡50歲以上,身體健康,能自理。 |
|
身份證件 |
可持「香港居民身份證」+「港澳居民居住證」。若無居住證,部分城市接受「回鄉證」+臨時聯絡方式報名。 |
|
戶籍限制 |
大部分樂齡大學已取消戶籍限制,港人可憑居住證報名。 |
|
收費標準 |
視課程而定,每學期約 ¥100–¥500(部分專業課¥800–¥1200)。 |
|
授課語言 |
多以普通話授課,廣東省部分課程提供「雙語教學」或有廣東話老師。 |
III.報名流程
1️⃣ 查找地區樂齡大學
2️⃣ 了解課程及招生簡章
3️⃣ 提交報名資料
4️⃣ 繳費與選課
5️⃣ 入學與聽課
IV.熱門課程類別
|
類別 |
代表課程 |
特點 |
|
藝術修養 |
書法、國畫、水彩畫、攝影、美術設計 |
設有實作課與展覽 |
|
文娛才藝 |
太極、舞蹈、合唱、戲曲、手鼓 |
社交性高,氣氛熱烈 |
|
智慧生活 |
智能手機應用、短視頻拍攝、AI工具學習 |
最受港人歡迎課程之一 |
|
健康養生 |
中醫養生、營養學、氣功、保健操 |
與社區醫療服務聯動 |
|
文化旅遊 |
國學講堂、粵港文化研究、旅遊攝影 |
常舉辦外出實踐活動 |
V.港人熱門就讀地點
|
城市 |
樂齡大學代表 |
特點 |
|
深圳 |
深圳老年大學(福田區紅嶺中路) |
與香港最接近,設港澳班與藝術特色課程。 |
|
廣州 |
廣州老年大學(越秀區) |
全省規模最大,有網上教學平台。 |
|
珠海 |
珠海香洲老年大學 |
港人比例高,環境優雅,設「跨境長者專班」。 |
|
惠州 |
惠州市老年大學 |
學費低廉,主打健康與生活應用課。 |
VI.實用貼士
5.7不可不知的中港文化差異
中港兩地的文化差異是港人移居內地後最需要時間適應的環節,這些差異不僅體現在生活習慣上,更涉及思維模式和社交邏輯。
I.資訊與電子化生活模式
|
差異點 |
內地模式 |
香港模式 |
港人須知與適應 |
|
支付方式 |
絕對電子化:主流為微信支付和支付寶,連路邊小攤都用掃碼。甚少接受現金。 |
現金、信用卡、八達通。移動支付雖普及但非唯一。 |
必須先實名認證微信/支付寶,並綁定內地銀行卡或WeChat Pay HK/AlipayHK,否則會寸步難行。 |
|
資訊獲取 |
資訊較集中在微信公眾號、抖音、小紅書等平台。許多香港常用的網站和工具(如 Google/YouTube/Facebook)需要「翻牆」才能使用。 |
資訊自由流通,主流使用Google搜尋、國際社交媒體。 |
需適應使用內地主要 App(如百度、高德地圖、大眾點評)來獲取生活和消費資訊。 |
|
辦事流程 |
許多政務、醫療掛號、交通購票都需要透過App預約/辦理,且需內地手機號及實名認證。 |
實體辦公室服務較多,較少強制要求移動 App。 |
辦理內地手機號和港澳居民居住證是融入電子生活的第一步。 |
II.交通與空間觀念
|
差異點 |
內地模式 |
香港模式 |
港人須知與適應 |
|
行車方向 |
右側通行 (駕駛座在左邊)。 |
左側通行 (駕駛座在右邊)。 |
自駕者須完全適應,習慣「左行制」的港人過馬路時要特別注意「看右邊來車」。 |
|
行人路權 |
路權相對較弱。過馬路時,即使綠燈,車輛可能也會轉彎,需要「行人與命運角力」,必須「眼望車頭,慢步前行」與司機互相預估距離。 |
路權較強。行人過馬路時,車輛一般會禮讓。 |
切勿盲目相信車輛會主動讓行人;過馬路時必須保持警覺,與車輛保持眼神接觸。 |
|
空間與排隊 |
「隨意停頓」。習慣在通道中間、扶手電梯口、窄巷等地方停下休息或聊天,「有位就攝、有罅就擠」。 |
「靠邊站」。習慣靠邊停等,通道留給流動者,並有明確的排隊文化。 |
在公共場所停留時,盡量靠邊站立;在人流密集處,需接受「被插位」是常態,保持心態平和。 |
III.社交與人際互動
|
差異點 |
內地模式 |
香港模式 |
港人須知與適應 |
|
溝通方式 |
直接熱情。對陌生人好奇心較強,溝通更直接。 |
簡潔客氣。對陌生人保持距離和隱私。 |
鄰里之間可能更熱情,主動詢問私事。適當保持禮貌但無需過度防範,接受更直接的表達方式。 |
|
關係建立 |
重視人脈與關係(關係)。辦事時,人脈網絡有時比正規程序更有效率。 |
重視制度與程序。公事公辦,按規矩辦理。 |
遇到複雜問題時,除了按正規途徑外,也需要學習透過社交網絡和人脈諮詢或協調。 |
|
公共衛生 |
吸煙在許多公共場所仍較普遍,雖然法規在收緊,但執行力度不一。 |
禁煙區明確,執法嚴格,公共場合吸煙者少見。 |
在某些室內場所或餐廳,需忍耐煙味。建議選擇標明「無煙」或「高端」的場所。 |
IV.語言與稱謂
語言:雖然大灣區大部分城市(如廣州、深圳、佛山)的日常生活可以講粵語,但在辦理行政手續、諮詢公立醫院醫生、或與外省人溝通時,普通話仍是主流。港人必須提升普通話的聽說能力。
稱謂:內地習慣使用「老師」(對知識分子/教師)、「親」(網店用語)、「小區」(屋苑)等。需適應這些獨特的內地用語。
V.消費與服務差異
服務文化:內地服務業多熱情主動,但有時會過分熱情,或有推銷行為。香港服務業則高效、務實,尊重個人空間。
退換貨:內地網購(如淘寶)的退換貨服務非常便捷,退貨理由五花八門。港人可善用此服務。
最重要的是保持開放和包容的心態,理解這些差異是習慣不同而非故意冒犯。當你理解了背後的邏輯(例如內地人認為「有位就攝」是移動效率高),就能減少「躁底」和不適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