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目錄 購物車 {{currentCart.getItemCount()}}
商品總數的上限為 100 件,請調整數量再點擊購買

第四章|比特幣實戰教學──進階篇

4.1長期持有

一、長期持有比特幣需要的條件

二、比特幣歷次重大崩盤與後續反彈

三、長期持有比特幣的常見策略

1.)不追逐每日價格起伏

2.)分散風險,不要「重押一擲」

3.)絕不要借錢加槓桿買幣

4.)定期定額,堅持長期佈局

四、長期持有比特幣致富的真人真事

 

 

隨著比特幣價格起伏劇烈,許多新手投資人可能會感到忐忑不安。但是,比特幣自2009年問世以來,長期走勢整體向上,不少早期堅持長期持有的人獲得了可觀的回報。幣圈人最愛的口號是「HODL」:這字源自2013年一位比特幣論壇用戶打錯字,原本想寫「hold(持有)」,卻錯打成「HODL」。這個錯字後來成為加密貨幣社群裡的流行語,代表不論市場如何劇烈波動,都堅定長期持有資產的精神。HODL不只是錯別字,更象徵信念和耐心,鼓勵投資者在風浪中守住資產,期待未來價值成長。

 

一、長期持有比特幣需要的條件

首先,切記只用「閒錢」投資比特幣。

也就是說,用不影響你日常生活開支的資金來買幣。如果手上只有維持生活的錢,就不適合拿去投資高度波動的加密貨幣。比特幣價格一天內大漲大跌20%並非罕見,長期持有者必須有經濟基礎承受短期虧損,確保即使幣價一時暴跌也不會影響自己的生活。

 

其次,調整好心態,做好心理準備。

進入幣圈要對市場有信心,「更要有耐心」。你需要接受比特幣價格劇烈波動的現實,不因短期漲跌而過度焦慮。長期持有意味著可能經歷多次大幅回調但仍不動如山,因此心臟要夠強!把投資比特幣當作長跑而非衝刺,培養「放著不看」的耐心。有經驗的持幣者甚至建議,買入後不要天天盯著價格看,以免情緒隨行情上下起伏。

 

最後,分清投資與投機的心態。

長期持有比特幣屬於投資,強調的是多年後的潛在價值,而非短期內快速買賣獲利。你要問自己能承受多大風險,以及是否願意長期持有不輕易賣出。只有在財務上準備充足、心理上做好迎接大風大浪的準備後,再開始你的長期比特幣投資之旅。

 

二、比特幣歷次重大崩盤與後續反彈

*圖:**2013年至2017年間比特幣價格走勢圖。可以看到,經歷2013年底至2015年的暴漲暴跌後,比特幣價格最終在2016-2017年再度攀升創新高。

 

歷史經驗顯示,比特幣雖然常有短期崩盤,但隨後往往能東山再起,為長期投資者注入強心針。讓我們回顧幾次著名的價格大跳水與後續反彈:

2013年崩盤:2013年11月,比特幣價格在一個月內從約200美元暴衝到當時歷史高點1,129美元,隨後在12月開始急轉直下。此後經歷了一段漫長的低迷期,一直到2015年初價格跌至每枚僅約178美元的谷底,跌幅超過80%。許多新人當時以為比特幣玩完了。然而,從2015年下半年開始,比特幣走出陰霾並逐步回升,到2017年初重新站上1000美元。堅持下來的長期持有者最終看到價格重新回到高點。

 

2017年崩盤:2017年末比特幣達到瘋狂的高峰,價格衝上約19,900美元的歷史天價。隨後泡沫破裂,2018年初幾個月內幣價腰斬超過一半,跌至約6,900美元。接下來的一年裡行情持續低迷,2018年底更探底到約3,200美元附近,跌幅累計達80%以上,幣圈稱之為又一個「加密寒冬」。許多短線炒作的人在恐慌中賣幣離場。然而,對長線投資者而言,這次崩盤只是歷史重演——比特幣在經歷低潮後再次迎來復甦,於2019-2020年逐漸回暖並捲土重來,在2020年底重返2萬美元大關並再創新高。

 

2021-2022年崩盤:比特幣在2021年牛市中價格一度衝破6.8萬美元天價,但2022年卻經歷了有史以來最慘烈的下跌之一:價格在6月狂瀉到2萬美元以下。2022年全年比特幣下跌近 70%,許多新入場者驚呼比特幣神話破滅。不過,歷史再度證明了長期持有的價值——進入2023年後,行情扭轉,比特幣從年初約1.65萬美元的低點一路穩步回升,年底回升至約4.2萬美元。也就是說,從2022年低谷到2023年末,比特幣價格又翻了約一倍半以上。那些在低潮時期依然堅定持有的投資者,終於等到了雲開見日。

 

總的來說,比特幣歷經多次「過山車」般的循環:每次暴漲後接著暴跌,跌幅往往高達五六成甚至八成,但隨後的幾年又創下更高的歷史價格。當然,過去的表現不保證未來,但這些例子至少說明,長期堅持下來的投資人往往能熬過低潮,並在新一輪高峰時獲利。正因如此,許多比特幣老鳥常說:「時間而非時機,才是投資比特幣最好的朋友」。只要你對比特幣的長期價值有信心,願意經歷短期的劇烈波動不離場,歷史或許會給予耐心的人豐厚的回報。

 

三、長期持有比特幣的常見策略

長期持有聽起來容易,做起來可不簡單。以下是幾個常見的策略和小技巧,能幫助你在漫長的投資旅程中保持方向、降低風險:

1.)不追逐每日價格起伏

既然選擇長期投資,就不要每天緊盯著比特幣的價格螢幕看。短期內的漲跌屬於市場雜訊,過度關注反而容易因一時恐慌而做出錯誤決定。例如,有經驗的投資者會設定一個長期目標價或時間點,在此之前不因市場謠言或情緒而頻繁買進賣出。他們深知,只要比特幣長期看好,一時的下跌可能只是給長線投資者的「打折優惠」。

 

2.)分散風險,不要「重押一擲」

俗話說,不要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即使再看好比特幣,也不要把你所有的積蓄全壓在比特幣上。聰明的做法是做好資產配置,只有一部分資金投入加密貨幣,並儘量選擇主流幣種如BTC、ETH等長期前景較佳的資產。另外,分散風險也包含不把錢只投入在一個時間點上,而是分批佈局,降低碰上最糟糕買入時機的可能性。這樣就算比特幣有階段性的大跌,你的整體財務狀況也不至於受到致命打擊。

 

3.)絕不要借錢加槓桿買幣

用信用卡套現或貸款來買比特幣是非常危險的行為。借來的錢意味著你在特定時間內必須還款,而比特幣價格可能短期內大跌,導致你被迫賣幣償債,鎖定虧損。更別提借錢買幣時心理壓力會非常大,夜不能眠,稍有風吹草動就可能做出錯誤判斷。長期投資講究的是穩健和持久,用自己的閒錢踏實持有才是王道。一位幣圈前輩打趣道:「我多次告訴朋友千萬別借錢買比特幣,否則可能真的會被嚇出心臟病來!」可見,不借錢投資既是風險管理,更是讓自己睡得安穩的重要前提。

 

4.)定期定額,堅持長期佈局

長期投資者常用的一個策略是平均投資法(Dollar Cost Averaging,簡稱 DCA),也就是固定時間間隔投入固定金額來買入比特幣。這種方法可讓你不用猜測短期高低點,日積月累地增加持倉。我們在下一節詳細介紹這個策略。總之,定期少量買進能培養紀律,同時避免一次性重倉在錯誤時點。如果能夠自動化(例如設定每月薪水發放日自動買幣),更能省心省力地長期堅持。

 

以上策略能幫助你在漫長的持幣旅途中少犯錯誤、穩住心態。簡而言之就是:看遠不看近、分散不孤注、量力而為不舉債、紀律投資不盲從。把這些原則內化於心,你就為長期持有比特幣打下了良好基礎。

 

四、長期持有比特幣致富的真人真事

【小鎮餐車男孩的比特幣奇蹟】

在美國一個小鎮,18歲的艾薩克·米勒(Isaac Miller)每天在爸爸的餐車幫忙賣熱狗,夢想有天開自己的餐廳。2015年,他在網上看到比特幣,覺得像「數碼黃金」。他省下500美元零用錢,買了0.5個比特幣,當時價格約250美元。他把私鑰寫在筆記本,藏在床底,像藏寶圖。

2018年,比特幣跌到3,000美元,朋友笑他「買了個廢幣」。艾薩克像守著老樹苗,沒賣,心想:「耐心點,會長大。」他繼續賣熱狗,存錢,每月再投100美元買比特幣,當成存錢罐。

2021年,比特幣飆到60,000美元!艾薩克的投資值30,000美元,他賣掉一點,付清大學學費,但大多數繼續持有,像農夫守田。2025年,比特幣衝破100,000美元,他的錢包變成100,000美元!艾薩克用這筆錢在小鎮開了家漢堡店,命名「比特堡」(BitBurger),成了當地傳奇。

(以上是網上流傳的真實故事,據說交易平台Coinbase曾以此故事作為廣告素材!)

 

 

 

4.2平均投資法

提到長期持有策略,就不能不介紹平均投資法(Dollar-Cost Averaging,簡稱 DCA)。這是一種簡單又有效的投資策略:不論資產價格如何波動,都定期投入固定金額進行投資。換句話說,你把可用的資金拆分成若干部分,例如每週或每月買入一定金額的比特幣,無視短期的漲跌。如此一來,可降低市場波動對投資的影響,平均攤低持倉成本。

舉個例子,小美決定採用平均投資法購買比特幣。她每月發薪水後就拿出HK$1,000固定買入比特幣,不管當月價格是高是低。假設這樣持續了兩年,期間比特幣價格有時很貴、有時很便宜,但小美從不間斷。結果顯示,由於價格低時她買到了更多聰(比特幣的最小單位),價格高時則買得較少,兩年下來她買入比特幣的平均成本反而比一直不動更划算。只要長期趨勢是上升的,平均投資法最終就能獲利。

平均投資法有幾大好處特別適合加密貨幣這種波動劇烈的市場:

平滑成本,降低風險:透過在不同價格點分批買入,你自動做到「高價買得少、低價買得多」,攤平了成本。這可以避免一次性在高點買進而被套牢的風險。特別是比特幣常有大漲大跌,定期定額能有效對沖這些波動帶來的影響。

避免情緒化操作DCA強迫你按照預定計畫行動,減少人性中貪婪與恐懼的干擾。很多人一看到價格狂飆就想追高、或看到下跌就恐慌割肉,而定期定額讓你不管市場怎樣都固定買入,反而能抑制這種衝動。紀律性的投資方式,正是長期成功的關鍵之一。

門檻低,養成儲蓄習慣對新手或小資族來說,平均投資法非常友好。你不需要準備一大筆錢才開始投資,比方說每週投入500元也可以。這有助於培養良好的理財習慣,把投資變成類似存錢的日常行為。隨著時間推移,小錢也能累積成可觀的資產。

需要注意的是,平均投資法並非保證你一定賺錢。如果未來比特幣走勢一直往下,定期投入仍可能遭遇虧損。但歷史數據顯示,若你長期看好比特幣的發展,DCA往往能取得不錯的長線回報。特別對於無法精確預測買賣時點的一般人而言,這種「傻瓜式」策略反而勝過自作聰明地頻繁買賣。

將平均投資法應用在比特幣上非常簡單:選擇一個你信任的交易平台,設定一個固定的購買計畫(例如每週或每月的固定日期,自動用銀行扣款買入一定金額的BTC)。然後,堅持執行這個計畫,不要因短期價格波動而中斷。長期下來,你會發現自己既避免了每天盯盤的煩惱,又在不知不覺中累積了越來越多的聰。

 

 

 

4.3質押

一、何謂質押

二、常見的參與方式

‧中心化交易所理財產品

           ‧DeFi去中心化借貸

三、質押的風險與利潤

 

 

我們可以將「質押」類比成把錢存進銀行賺利息的概念:你將加密貨幣鎖定起來協助網路運作,作為回報獲得一定比例的新幣作利息。

一、何謂質押

在區塊鏈世界中,「質押」(Staking)和「挖礦」(Mining)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機制,用來協助網路驗證交易並獲取酬勞。挖礦屬於PoW機制,簡單來說就像參加解謎競賽:許多礦工同時競爭解出複雜的數學題,第一個算出正確答案的人贏得記錄區塊和獲得獎勵的權利。這過程需要強大的計算設備和大量電力,就好比一場誰的電腦更強、運氣更好的比賽。

相反地,質押屬於「權益證明 (PoS)」機制,概念上更像是抽籤或存款拿利息:參與者將持有的代幣鎖定在網路中,系統會根據每個人鎖定幣的數量和時間隨機挑選誰來驗證下一批交易。質押的代幣越多、時間越久,抽中並獲得區塊獎勵的機率就越高。因此PoS參與者不需要大量耗電的運算,而是用「鎖住資產」的方式來支持網路運行,就像把錢存在銀行一段時間來賺取利息一樣。

簡單來說,這些方法的原理通常是將比特幣「借出」或「鎖定」在某個平台或協議中,由對方幫你運用資金賺利潤,再分一部分利潤給你,性質上類似質押的被動收入。

 

二、常見的參與方式

即使比特幣無法在自身區塊鏈上質押,但市場上已出現各種管道,讓你可以將手中的BTC投入以獲取利息或獎勵:

中心化交易所理財產品(如幣安 Binance Earn、OKX Earn 等)

這類平台由大型交易所提供,操作方式與銀行定存相似。你將BTC存入交易所的理財產品中,平台再把你的BTC借給有需求的機構或交易者以賺取利差。平台會按照約定的利率定期(每日或每月)發放利息給你。例如「幣安理財」提供靈活存取或固定鎖倉的BTC生息產品,年利率依市場情況而定,一般較為保守但穩定。使用這種方式時,過程非常簡單,但需要信任平台替你保管比特幣並履約發息。如果平台經營不善甚至倒閉,你的資產可能無法取回(後文會詳述風險)。

 

DeFi去中心化借貸(如 Aave 等協議)

透過去中心化金融平台,你可以將比特幣借給他人從而賺取利息。因為比特幣本鏈無法直接參與以太坊等DeFi,通常需要先將BTC轉換為對應的代幣化比特幣形式,如WBTC(Wrapped Bitcoin)。WBTC是一種由託管機構(如BitGo)1:1保證的ERC-20代幣,每1枚WBTC都有1枚BTC作為儲備背書。將BTC換成WBTC後,你便可在以太坊上的借貸協議(如Aave)出借這些WBTC,讓有需要的用戶借走並支付利息給你。由於這些平台以智能合約自動運作,借貸利率隨市場供需變動,通常主流BTC借貸年利率在幾個百分比左右。

 

三、質押的風險與利潤

「質押比特幣」或廣義的BTC生息產品雖能帶來被動收入,但也伴隨著各種風險。我們在投入資金前,務必了解潛在風險並衡量利潤是否值得。

【風險】

平台倒閉風險:將BTC存入中心化平台或託管機構時,必須信任對方安全且不會出問題。如果平台發生財務危機、破產或被政府關停,你可能無法拿回資產。例如著名的加密借貸平台 Celsius、BlockFi 等相繼倒閉,就讓許多用戶的資金蒙受損失。因此,選擇資金雄厚、信譽良好的平台非常重要,切勿被不知名平台的高利率誘惑。

被駭風險:無論是中心化交易所還是DeFi智能合約,都有可能成為駭客攻擊的目標。交易所錢包被駭會導致用戶資金被盜;智能合約若存在漏洞,惡意攻擊者可能利用漏洞竊取資金。特別是WBTC跨鏈橋接和DeFi協議的安全性,都需要審慎評估。為降低此風險,應盡量使用經過安全審計、口碑良好的協議,並且不要將全部身家投入單一平台。

市場價格風險:質押或鎖倉期間,比特幣價格的波動仍然會影響你的總資產價值。如果BTC價格在鎖定期間大幅下跌,你獲得的利息可能遠不足以彌補幣價下跌帶來的損失。例如年化5%的利息,卻遇上比特幣價格一年內下跌20%,最終資產價值仍是縮水的。因此,在追求利息時別忽略加密貨幣本身劇烈波動的風險。

流動性與鎖定風險:某些產品要求將BTC鎖定一定天數,在鎖定期結束前無法提前提領。如果期間有急用或市場劇烈波動,資金會處於無法動用的狀態。另外,DeFi中的低流動性資金池也可能在市場恐慌時出現贖回困難,導致想退出卻一時找不到接手方。為避免這類困境,投資前應了解產品的鎖定條款,並儘量選擇流動性充足、可靈活存取的方案。

總之,風險控制非常重要。新手在參與這些「質押比特幣」項目時,應該做好功課、分散投資,不要因追求高利潤而忽視了安全性。

 

【利潤】

談完風險,我們再來看利潤。參與上述質押或生息方案最直接的回報就是利息收益,一般以「年化收益率」(Annual Percentage Yield, APY)來表示。年化收益率代表一年的回報比例,例如年化5%意味著投入100顆比特幣,一年後理論上可得到5顆BTC的利息(不考慮複利和幣價變動)。不同平台和方式給出的利率差異很大,通常市場平均的BTC年化利率約在2%~6%之間。較穩健的大型平台多提供個位數%的收益,例如幾%左右的年利率,作為長期持有比特幣的額外收益。而一些風險較高或複雜的DeFi策略可能宣稱高達兩位數(例如5%~10%甚至更高)的年化回報——但是要注意,收益越高往往代表承擔的風險也越大。新手應保持理性,如果遇到遠高於業界平均的離譜高利率,一定要提高警覺,評估其中是否存在不可忽視的風險或不透明之處。

總結來說,所謂的「比特幣質押」其實是透過各種間接方式讓手中的BTC產生收益的一種說法。比特幣本身無法質押,但你可以選擇中心化平台、DeFi協議或其他創新方案來達成類似的被動收入目標。同時請牢記,收益與風險始終相伴——在享受被動收入之前,一定要充分了解每種方法的原理和潛在風險。

 

 

 

4.4新幣挖礦

一、新幣挖礦的原理

二、如何參與新幣挖礦?

三、新幣挖礦的風險

           ‧幣價波動風險

           ‧新幣價值不確定

           ‧平台及技術風險

           ‧活動名額和時間有限

 

 

在幣圈常聽到「新幣挖礦」(Launchpool),你可能會好奇這到底是什麼。簡單來說,新幣挖礦是一種由交易所推出的早鳥送幣活動,讓你用手上的加密貨幣來換取即將推出的新代幣,而且過程中你的本金不會消失。

一、新幣挖礦的原理:預購還是早鳥獎勵?

「新幣挖礦」其實更像早鳥獎勵而非預購。交易所會挑選優質的新項目,在上線前透過 Launchpool 空投新代幣給用戶。用戶只要持有並投入指定的幣種(例如幣安通常是 BNB 或某種穩定幣,如 USDT/FDUSD)到活動的礦池中,就能按持有量和持有時間,源源不絕地領取新項目的代幣。整個過程不需要拿錢去買新幣,你的投入本金數量也不會因此減少。這意味著你原本的幣還在那鎖著,額外得到的新幣就像是白拿的「利息」或獎勵一樣。例如,想像你把100顆 BNB 存進幣安的Launchpool「礦池」,在活動期間每天獲得一些新代幣作為回饋;活動結束後,你的那100顆 BNB 原封不動還給你,另外還多了那些新代幣的收穫。

由於這種機制本質上是交易所免費送幣的活動,對用戶來說就像參加了一個有限時間的空投。也因此,新幣挖礦常被幣圈戲稱為「白嫖」(不用額外花錢就能領幣)。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新幣挖礦不會花掉你的本金,但這並不代表毫無風險。

 

二、如何參與新幣挖礦?(以幣安為例)

參加新幣挖礦其實非常簡單,流程就像把錢存在銀行拿利息那樣直覺。下面我們以幣安交易所的Launchpool為例,說明參與步驟:

準備資金:確認你持有活動指定的加密貨幣,例如幣安常要求的 BNB(幣安平台幣)或穩定幣(如 FDUSD/USDT 等)。只要帳戶裡有這些幣就有資格參加。

進入 Launchpool 頁面:登入幣安後,進入「Launchpad」並點選其中的「Launchpool」。在活動頁面,你會看到當前的新幣挖礦項目以及可投入的礦池選項。通常會有兩個礦池,例如「BNB 礦池」和「穩定幣礦池」,對應你可以用哪種幣來挖這個新幣。

投入礦池(質押代幣):選擇你要用來挖礦的幣種(例如選擇 BNB 礦池代表用 BNB 挖新幣),點擊「質押」或「鎖定」,輸入想投入的數量,確認後即開始挖礦。整個操作只需點幾下,非常容易上手。投入後你的幣會被鎖定在礦池中,但隨時可以自行解鎖取回(只是取回後就停止繼續挖新幣了)。

領取新幣獎勵:活動進行期間,系統會按照你質押的數量佔比,不斷計算你累積的新代幣數量。以幣安為例,幾乎每小時你的帳戶都在產出新幣獎勵。你可以選擇定期手動領取,領取後新幣將存入你的現貨錢包;如果你沒空領取也沒關係,等活動結束後這些累積的新幣會自動發放到你的錢包中。請注意,在活動尚未結束且新幣尚未正式上架交易前,你領到的新幣通常無法對外交易(得等上架後才能買賣)。

活動結束與上架:新幣挖礦活動有固定的期限,通常持續幾天到一個月不等。一旦活動時間一到,你質押的本金會解鎖返還,你所獲得的新幣也全部發放完畢。接著交易所通常會馬上開放該新幣的交易對(在幣安上架)。這時你可以選擇將新幣賣出變現獲利,或是繼續持有觀望未來漲幅,都由你決定。整個流程就像存錢拿利息一樣簡單,只不過利息拿的是「即將上市的新幣」,而不是現金。

其實許多交易所平台都有類似的活動,例如在OKX交易所上稱為Jumpstart,方法都是大同小異。

 

三、新幣挖礦的風險

新幣挖礦聽起來很誘人,不僅本金無損還有機會拿到暴漲的新幣,但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我們還是要了解其中潛在的風險。

幣價波動風險

為參加挖礦而準備的質押幣種價格可能上上下下。如果你特地買入 BNB、BTC 等來挖新幣,期間該幣價格下跌,可能讓你本金帳面虧損。舉例而言,如果活動結束時 BNB 下跌了10%,但你拿到的新幣價值只相當於2%的收益,那綜合起來你其實虧了8%。相反地,有些人會選擇用穩定幣參加以降低波動風險,因為穩定幣價值固定在1美元附近,雖然活動中穩定幣匯率也可能略有波動,但幅度通常很小。

 

新幣價值不確定

拿到的新代幣並不保證一定上漲,也有可能表現不佳甚至趨近歸零。雖然有些項目上架初期漲勢驚人,但也有項目後續表現平淡或快速破發(價格跌回很低)。如果你沒及時在高點賣出,新幣價值回落,手上的獎勵可能含金量大減。因此,新幣挖礦有賺也有賠,別把「白拿」的新幣當成穩賺不賠的紅利。特別是上市初期行情通常最劇烈,許多人會選擇那時拋售,新手最好關注上架後的市場走勢,決定何時出手較為適當。

 

平台及技術風險

新幣挖礦是透過中心化交易所舉辦的活動,因此你需要信任該平台。如果碰上交易所發生技術故障、資安事件甚至暫停提幣等情況,最糟糕的情形是你質押的本金取不出來,那等於連老本都可能虧掉。儘管幣安、OKX 這類頭部大交易所相對可靠,這種風險發生機率低,但作為投資人心裡仍要有底。

 

活動名額和時間有限

新幣挖礦並非每天都有,通常一個月也就一檔活動,每檔持續時間約2~30天不等。你必須在活動開放的限定時間內參與,錯過就沒有機會補申請。部分平台的活動還可能設有總質押額度上限,名額滿了就無法再參加。所以想參與的朋友要密切留意交易所公告,新活動一出趕緊上車,以免向隅。

總而言之,新幣挖礦(Launchpool)對初學者來說是相當友善的零門檻福利:不需要額外花錢,就有機會提前拿到新項目的代幣。透過幣安、OKX 等主流交易所的這類活動,許多幣圈新手也享受過新幣上市暴漲帶來的小確幸。但同時,任何投資都有風險,新幣挖礦也不例外。在參與之前,記得衡量好自己的風險承受度:用閒錢參與、理性看待收益、密切關注市場變化。

除了質押及新幣挖礦,加密貨幣交易平台尚有許多投資方法,例如放貸、期權買賣、甚至槓桿交易,不過當中涉及較大的風險與較複雜的操作,而一些海外平台甚至拒絕香港投資者參與,所以在此不敘述,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在互聯網上找得大量資料。

 

 

 

 

4.5加密幣基金

一、加密貨幣基金溯源

二、選擇基金的注意事項

           ‧管理費

           ‧價格波動

           ‧溢價風險

           ‧流動性

           ‧監管風險

           ‧基金類型

三、知名加密幣基金一覽

 

 

想捕捉比特幣價值長期向上的趨勢,又不想管理比特幣資產,最方便的方法就是購買比特幣或加密貨幣的基金。

一、加密貨幣基金溯源

加密幣基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比特幣開始受到關注的年代。約在2013年前後,就有具前瞻性的投資機構創立了專門投資加密貨幣的基金,例如美國的灰度公司(Grayscale)在2013年推出了全球首支比特幣投資信託基金,並於2015年獲准在店頭市場公開交易。又例如知名的Pantera Capital基金,當年勇敢地投入大量資金購買比特幣,據其創辦人回憶,2013–2015年間該基金買下了全球約2%的比特幣,十年間創造了超過1000倍的驚人回報!

過去的表現方面,加密幣基金跟隨整個加密市場經歷了大起大落。例如比特幣價格在2017年和2021年出現過瘋狂上漲,隨後又經歷長達一兩年的低迷。但長期來看,比特幣和主要加密資產的整體價值相較十年前已大幅提高,因此早期投入相關基金的投資人,多數仍獲得了可觀的長期報酬。2024年,美國批准現貨比特幣和以太坊ETF,投資人更愛這種直接投資的基金,令價值逐步攀升。

 

二、選擇基金的注意事項

管理費像餐廳服務費,GBTC收1.5%,ETHE收2.5%,BTCC收1%。費用高會吃掉利潤,選低費用的更好。

價格波動加密貨幣一天可能漲跌10%,像大海時而平靜時而風暴。心理要準備好。

溢價風險有些基金價格比實際加密貨幣貴,像買名牌包多付了錢。檢查基金價格是否合理。

流動性當你想贖回(賣出)基金單位時是否方便順利。有些基金規定鎖定期或每日交易量有限,或收取高額贖回費,可能導致變現不易。

監管風險各國政策可能變,像突然禁止交易,會影響基金表現。關注新聞很重要。

基金類型現貨ETF(像BTCC)直接持有加密貨幣,期貨ETF(像BITO)買合約,風險更高,按自己可承受的風險而決定。

 

三、知名加密幣基金一覽

基金名稱

特色簡述

管理費率

市值(億美元)

2024年報酬率

Grayscale Bitcoin Trust (GBTC)

全球最大比特幣信託,直接持有實體BTC,流動性佳。

1.50%

約625

137.30%

ProShares Bitcoin Strategy ETF (BITO)

以比特幣期貨為標的,非現貨持倉;可做多也可融券,適合期貨套利者。

0.95%

約90

65.40%

Purpose Bitcoin ETF (BTCC)

加拿大首檔現貨比特幣ETF,直接持有實體比特幣;可在多地交易所掛牌。

1.00%

約21

120.80%

Grayscale Ethereum Trust (ETHE)

持有實體以太幣(ETH);同樣從OTC轉為現貨ETF;以參考CoinDesk以太坊指數為跟蹤目標。

2.50%

約45

105.60%

iShares 比特幣信託基金 (IBIT)

BlackRock旗下,比特幣現貨ETF,費率低、市值大、流動性強。

0.25%

約599

130.20%

iShares 以太坊信託基金 (ETHA)

BlackRock旗下,以太現貨ETF,費率極低,追蹤多家交易所加權價格。

0.25%

約39

98.70%

ARK Next Generation Internet ETF (ARKW)

佈局未來網路主題,不只持有區塊鏈公司股票,也配置部分加密資產概念股。

0.79%

約160

28.40%

Bitwise 10 Crypto Index Fund (BITW)

包含市值前10大幣種的加密貨幣指數基金,多元分散風險;市場首檔此類加密指數基金。

2.5%

約8

95.10%

※由於沒有劃一的統計,各項基金的市值及2024年報酬率在不同金融平台都有差異,以上內容以可作參考。

 

 

 

4.5加密幣ETF

一、加密幣ETF由來

二、加密幣ETF一覽

 

 

加密幣基金由專業團隊集中管理,管理費普遍較高,投資人亦無法即時買賣;加密幣ETF則像股票,可於交易所隨時買賣,費用較低、透明度較高,流動性也更好。

 

一、加密幣ETF由來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自2024年1月批准11檔現貨比特幣ETF後,加密幣ETF市場即有爆炸性增長,2024年比特幣ETF淨流入超過200億美元,機構投資者如對沖基金和養老基金開始配置1-5%的資產到加密ETF,視為分散風險工具。進入2025年,市場勢頭延續。全球ETF推出數量增加:2025年前8個月有39檔新ETF(包括轉型),比2024年全年的43檔略低,但專注於加密的產品增長顯著。直至2025年9月,全球加密ETF AUM約1530-1800億美元,主要由比特幣ETF貢獻。

 

二、加密幣ETF一覽

2024年度(截至 2024-12-19)非槓桿加密主題 ETF 的回報排行表

排名

代號

基金名稱

類型

2024 YTD 回報*

AUM(文內標示)

費率

1

GBTC

Grayscale Bitcoin Trust ETF

現貨比特幣

158%

US$22.4B

1.50% (etf.com)

2

DEFI

Hashdex Bitcoin Futures ETF

比特幣期貨

140%

US$17M

0.94% (etf.com)

3

MAXI

Simplify Bitcoin Strategy Plus Income ETF

比特幣期貨+期權收益

138%

US$57M

6.10% (etf.com)

4

BITO

ProShares Bitcoin Strategy ETF

比特幣期貨

136%

US$2.6B

0.95% (etf.com)

5

CRPT

First Trust SkyBridge Crypto Industry & Digital Economy ETF

加密產業股票

122%

US$112M

0.85% (etf.com)

6

ARKC

Ark 21Shares Active On-Chain Bitcoin Strategy ETF

比特幣期貨(動態配置)

119%

US$2.7M

0.93% (etf.com)

7

BITC

Bitwise Bitcoin Strategy Optimum Roll ETF

比特幣期貨(規則輪動)

118%

US$21.5M

0.88% (etf.com)

8

BETH

ProShares Bitcoin & Ether Market Cap Weight Strategy ETF

BTC/ETH 期貨組合

114%

US$14M

0.95% (etf.com)

資料來源:etf.com

 

除了美國,香港在2024年4月亦開始推出比特幣現貨ETF,幾隻知名產品包括:ChinaAMC Bitcoin ETF (3042)、Harvest Bitcoin Spot ETF (3439)及Bosera HashKey Bitcoin ETF (3008),基本上都與比特幣的走勢同步。假如不想買美股蝕匯價,也可以考慮本地的比特幣ETF。

整體而言,2024年以來全球加密貨幣ETF從零迅速成長為主流資產配置工具,不僅成為傳統資管機構的新興配置選項,也顯著拉低了散戶的進場門檻。